昨天是“年三十儿”,中午请了孩儿爸的两位同学来家里“过年”,热闹过后,已经是下午接孩子的时候了。孩儿爸不胜酒力睡觉去了,我也很累,硬撑着去接大儿,送他上课(他上课时,我在外头几乎要睡着)。上完课,又接上小儿。小儿一上车,大儿就开始了捉弄他,一路上,大儿不停捉弄小儿,小儿一直哭闹(我的情绪开始烦躁)。
到家之后,俩儿上楼折腾爸爸,我收拾完东西正要上楼冲个澡清醒一下,他们爷仨玩大发了,小儿的嘴唇被大儿撞破了,我没有看见过程,我只看见了小儿流血的嘴唇和委屈的眼泪。我冲过去,询问之中带着埋怨大儿的语气。(后来知道是爸爸把大儿从高处摔到床上,碰着小儿了)。结果大儿开始哭。孩儿爸下楼做饭去了。我也没管大儿,就冲澡去了。不过我知道大儿的情况,我冲澡的过程中就琢磨着待会儿怎么处理呢。
冲完澡,看见大儿在自己的卧室里关着门,听见我过来,故意把门锁上了。我想先不管他了,下楼去了。我让他爸爸上楼叫他吃饭。(心里想着能好了我就不出面了)。意料之中,大儿不买账,解铃还需系铃人。于是我(准备充分地)过去,拥抱大儿,给他道歉,承认自己没看清就埋怨他等等。大儿的身体很快软下来,高兴地上桌吃饭了。
本来文章写到这儿,就该完了。没想到今天就在这儿码字的过程中,楼下大儿又哭上了。我一开始忍着懒得下楼,继续码字(心想也该让不学PD的孩儿爸见识一下他大儿的难缠)。后来忍不住了,下得楼来。原来大儿“写了一本书”,排版出了点问题,大儿那个哭啊!我赶紧过去,继续想用”抱抱“这个工具,这次那个难哪,抱着他,搂着他,跟他共情,转移注意力,都不好使。大儿发泄似的哭。(我脑子里飞转,还有什么工具啊?)后来爸爸提议他重写一本,我带大儿过去,大儿还是有情绪,哼哼唧唧地写,我站在一边(心里琢磨着)。正在这时,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小儿喝了凉果汁,拉裤子了!!。我顾不上大儿了,赶紧去弄小的。等我弄完小儿,发现大儿已经平静地在写他的书了。我想,这还是”抱抱”工具的力量吧。
不过经过这一番“表演”,今晚的“日常惯例表”要有点拖延了。我想就接受吧。别再要求太高了。
Repl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