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2016 年第十一期月读书讨论会

专题名称: 儿童教育心理学
专题讲员: 小飒(Sabrina Zhang)老师
文字整理: 若水
讲座时间: 11月30日(周三)中午12:30-13:30(北京时间)
讲座平台: 微信群(PDCA讲师微信通知群)

 

师介绍: 小飒(Sabrina Zhang)

--心理咨询师

--情商培训师

    --英语同声翻译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注册导师(CPDT)

--中科院心理博士

--中国人才库全国早期教育考评管理中心首批金牌讲师

--正面管教中文协会特邀导师

 

讲座概要

1、追求优越感与儿童自卑情结

2、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及位置

3、在外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PDCA-11月读书分享会——儿童教育心理学.doc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PDCA中文学苑 to add comments!

Join PDCA中文学苑

Email me when people reply –

Replies

  •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为青少年建立界限》第五章
    管教要同心(1月5日)

    【书摘】父母在管教孩子上若没有共识,便会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分歧管教(split parenting)。意见分歧的父母将无法给予孩子内心所需要的整合,而只会使孩子更支离破碎,情形变得更糟糕罢了。
    父母能前后一致、持续地给予他们温馨与架构时,他们将比较不会极端、任性,情绪不至于起伏太大。换句话说,他们内在成长将变得比较完整(integrated)。
    (P31~32)

    【思考】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应该彼此相爱,共同疼爱他们爱情的结晶,在管教儿女的道路上互相扶持,在彼此的缺陷上互补,修正彼此的缺失。如果我们都能如此做的话,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循环。
    你们毕竟是孩子学习应该如何生活最重要的指引。父母站在一起,孩子才能发挥最大的潜力。(P35)
  •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为青少年建立界限》第三章
    建立关系(1月4日)

    【书摘】「人际关系物理学」
    身为一个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这可以用一个浅显易懂的物理学问题来作比喻。你,身为父母的人,是一部车子,而人际关系则是汽油,是让你用来把车子开上人生道路的能源与力量。
    处于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的我们,是需要人际关系和沟通来生存与生活的。能和其他健全的大人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比你的任何付出、善意、意志力、操练,都还能帮助你的孩子。(P19)

    【思考】你不能全靠自己教养你的青春期孩子、强制各种界线,即使你想如此。当你身边环绕一些合宜的人士,你便不会再想要孤军奋战了。
    你的孩子需要你给予他关爱、恩典、真理、力量。你无法自己制造这些元素,只能从外界获得。所以假如你还未能和别人建立起健全的关系,赶快努力去改进吧!(P23)

  •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儿童教育心理学》第十章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11月22日)

    【书摘】

        当一个孩子走进校门后,学校会对他提出什么要求呢?他需要和教师、同学们进行配合,同时还要培养对各种各学科的兴趣。依据孩子在学校这个新环境中的表现,我们可以判断出他的合作能力和兴趣爱好,他感兴趣的学科,以及他是否愿意听别人讲话、是否对周围的一切都有兴趣。要确定这些方面的情况,我们需要对儿童的态度、行为举止、精神和倾听别人说话的方式进行研究,同时还需要了解他是否以友好的方式接近老师,还是对老师必而远之等等。(P139~140)

    【思考】

        那么怎样才是良好的入学准备呢?我们总是可以从孩子缺乏入学准备这件事上看到母亲的影响。对孩子来讲母亲是第一个唤醒他兴趣的人,并在指导他把兴趣转入健康的渠道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假如母亲没有尽职尽责,这会明显的体现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上。除了母亲的影响外,孩子还会受到其它一些复杂的家庭因素的影响,如父亲的影响、孩子间的竞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外在的影响因素,如较差的社会环境和偏见。
        概括地讲,因为这些社会因素会对孩子的入学准备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仅仅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和判断一个孩子的标准是愚蠢的做法。相反,学校成绩报告应该被我们当做儿童目前心理状况的一种反映。(P141~142)

     

  •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作为准备性测试的新环境(11月21日)

    【书摘】

        如果我们惩罚孩子的错误行为,那么这种惩罚就会以成为他继续反抗的绝佳理由。惩罚使“反抗有理”这种感觉得到了强化,我们的观点并不是无据可循的。我们认为,可以把儿童所有错误行为理解为他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是他们对没有预料的新环境做出的反应。虽然这种错误十分幼稚,但我们也无需为此大惊小怪,因为这种幼稚的表现同样也存在于成人的生活之中。(P127)

    【思考】

        我们不能依据我们的常识来对行为的对错做出判断。如果一个儿童的行为产生了错误,其原因往往是他为自己设置了错误的目标。所以,追求错误的目标难免会导致错误的行为结果。人尽管有着数不清的犯错误的可能性,但真理却是唯一的,这也体现了人性的奇特之处。(P127)

  •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作为准备性测试的新环境(11月20日)

    【书摘】

        个体心理生活是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个体人格的所有表现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都是密切相关、前后一致的,人格在时间轴上是连续展开的,不会出现突然的跳跃。现在和未来的行为总是以过去的性格为基础,两者也是相一致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一个个体在一生中的行为都会机械地由过去和遗传的决定。我们不可能瞬间摆脱原来自我的影子,而成为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人,虽然我们可能从来也不知道自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换句话说,直到我们的能力和天赋表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对我们全部的潜能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P123)

    【思考】

        我们对新环境进行研究的原因在于它是使儿童发生转变的因素,它将儿童在对新环境准备方面的缺失和不适体现了出来。我们可以把每一个新环境看做是对儿童准备性的测试。(P121)

  •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儿童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儿童的心理处境及其矫治(11月19日)

    【书摘】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主观和独特的东西。教育者必须要了解儿童独特的个性,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法则来教育儿童。这也是对不同儿童运用相同法则进行教育却会取得不同效果的原因。
        另一方面,当我们看到儿童用几乎同样的方式对相同的情景作出反应时,我们不要认为其中发挥作用的是自然法则;实际上,当他们对情景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时,就可能会做出相同的反应、犯相同的错误。(P114)

    【思考】

        此外,还有许多情境也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庭中的两个孩子一个好一个坏。只要对此稍加研究,我们就可以发现那个坏孩子对优越感有着过分强烈的追求,他希望能控制所有人,并尽力对周围的环境施加影响。
        一般来说,父母很难理解在同一家庭中出现的这种差异。
        我们不能因为这两个孩子在相同的条件下成长,就做出他们会完全相同的预言。对任何两个儿童来说,他们的成长条件都是不同的。拥有良好性格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受到不良儿童的巨大影响。事实上,有很多儿童一开始表现得很好,后来却变成了问题儿童。(P114~115)

  •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儿童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儿童的心理处境及其矫治(11月18日)

    【书摘】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发展与他们对自己在环境中所处位置的无意识的理解是一致的。此外,长子、次子和幺子有着不同的发展过程,而这种发展同样符合他们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可以将孩子早期的处境看作对其性格发展的一种磨练和锻造。(P113)

    【思考】

        对儿童的教育不能过早的开始。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自己会形成一定的规则和程式,以此来指导他的行为并据此对不同的情境做出反应。如果孩子很年幼,我们只能看到他指导未来行为模式的端倪。经过几年这样的练习以后,这种行为模式就会逐渐形成并通过不断强化而固定下来。孩子的行为并非客观的反应,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对自己早期经验的无意识的理解的影响。他对某一情景一旦产生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和判断就会对他的行为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只要这种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原始看法没有被矫正的话,那么无论多少逻辑或常识都不会使他后来的成人行为改变。(P113)

  •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社会情感和儿童成长的障碍: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11月17日)

    【书摘】

        该怎样确定一个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程度呢?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需要通过观察他特定行为表现来确定。例如,我们看到一个儿童为了追求优越感而总想表现自己,那么我们就能够断定,与那些没有这种行为表现的人相比,他更缺乏社会情感。
        假如我们不断地对一个儿童说他很坏、很愚蠢,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就会认为我们所说的是正确的,并最终失去克服困难和解决用问题的勇气。这个孩子会认为自己天赋比别人差,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得到发展的可能性也很小。他的这种态度充分表现出他消极的心境,这种心境与环境对他的不良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个体心理学所要表明的是,总是可以从孩子所犯的错误中看到环境对其产生的不良影响。例如,在一个邋遢的孩子背后总有一个帮他收拾、整理的人;一个谎话连篇的孩子总是深受一个趾高气扬的成人的影响,这个成人总想以强硬和严厉的手段来纠正小孩说谎的毛病。在孩子吹牛的习惯中甚至可以找到环境影响的蛛丝马迹。一般来说,这样的孩子渴望的是得到表扬,而不是成功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在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中他总是渴求家庭成员能够给他肯定。(P103~104)

    【思考】

        一个人通常会在4~5岁的时候就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风格。一定要在这段时间内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和必要的社会适应能力。一个人对于世界的观念通常在5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并固定下来了,并在今后朝着大致相同的方向发展;他对外在世界的感知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他会受自己原有观念的束缚,并不断地重复他原有的心理机制和从这种心理机制中产生的行为。一个人自身的精神视野会限制他的社会情感。(P110)

  •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社会情感和儿童成长的障碍: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11月16日)

    【书摘】

        由于儿童身体的不成熟,教育是异常必要的,教育的目的产生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只有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克服儿童的不成熟。教育的目的必然是社会性的。(P93)

    【思考】

        我们发现,在所有的动物王国中,除了人,没有任何动物像人类的孩子出生时那样无助。正如我们所知,人类达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最长。其中的原因并不在于儿童在长大成人之前有无数的东西需要学习,而是因为人的成长发育需要很长的时间。儿童需要父母保护的时间要远远长于其他任何生物,这是因为他们身体器官的发育依赖于父母的保护。如果儿童没有这样的保护,人类就会灭绝。我们可以把儿童身体上的脆弱视为把教育和情感联系起来的时刻。(P97)

  •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儿童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防止儿童产生自卑情节(11月15日)

    【书摘】

        了解儿童与家庭成员的亲密程度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孩子和他母亲的关系最为亲密,要不就是和家庭中的另一个成员建立这种亲密联系。如果一个儿童主要是由他母亲抚养长大,却与家里的另一个成员关系亲密,那么就应该好好找找其中的原因了。任何儿童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全部兴趣和注意力都放在母亲一个人身上,因为母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儿童的兴趣和信任扩展到他的同伴那里。祖父母在儿童的成长中也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通常会溺爱儿童,因为老人常常担心自己老了没有多大作用了,便产生了过于强烈的自卑感。于是他们要么吹毛求疵,要么心软和善。他们为了使自己在儿童眼里显得重要,从不拒绝他们的任何要求。通常那些在祖父母家中被溺爱的儿童不愿意回家,因为在家里,他们受到的纪律和约束要相对多一些。(P84~85)

    【思考】

        儿童的智力发展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儿童的智力发展主要取决于家庭环境。那些物质环境较好的家庭能给孩子提供帮助,让孩子不仅获得较好的身体发展,而且还能获得较好的精神发展。那些精神发展顺利的儿童往往会被预定从事脑力劳动和较好的职业,那些精神发展较慢的儿童则会去做体力劳动和较差的职业。后者绝大多数来自贫困家庭。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国家为那些学习较差的儿童开设了特殊班级,让他们享受良好的成长环境。经过特殊培训后,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进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家庭贫困的儿童能够在较好的物质环境下生活,那么他们也完全能够取得相应的好成绩。(P86)

This reply was dele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