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基督徒家庭正面管教》读书会 Posted by Ruth on January 2, 2018 at 2:49pm 【简介】根据圣经给予生活的指引是很重要的,心理学问和基督信仰的集成更是不易的任务。《基督徒家庭正面管教》一书就做到这两大重点。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PDCA中文学苑 to add comments! Join PDCA中文学苑 Email me when people reply – Follow
Replies
《基督徒家庭正面管教》
第十二章 颂赞家庭
【书摘】[一天的结束]
有多少孩子会以“主啊,我要睡觉了,请保守我的灵魂”如此简短的祷告来结束一天?无论白天有多么忙乱、遭遇多少负面经验,以祥和正面的话语结束一天,对营造稳定、舒适的氛围大有帮助。我们无法保证、也没有必要去保证,孩子们的一天都充满了正面体验;但是,我们可以齐心协力,让孩子们的一天在我们的安慰和支持中结束。
如果孩子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刚过去的一天,然后上床睡觉,那他们就更能抱着乐观的态度去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让他们带着愤怒和疏离的情绪去睡觉,那他们所学会(和回应)的,也将同样是愤怒和疏离。(P213)
【思考】为了这个缘故,许多家庭都拥有“晚安时间”。全家大小到了这个时候都得放下手边的事情,在熄灯入睡之前享受彼此陪伴。
到了晚安时间,所有的家庭作业、家事杂务、代办公事统统都要放下。全家聚集在一起,可以回顾一天的生活、祷告、讲故事,阅读圣经。
晚安,时间有助于家庭重新聚焦,提醒所有家庭成员:这一天在自己身上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了什么结果、现在都可以和家人相聚、共享一段时光。用这个方式结束一天是多么愉快,肯定让人容易安然入睡。
“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约书亚记24章15节)(P214)
《基督徒家庭正面管教》第十一章
家庭会议(7月26日)
【书摘】“不要停止聚会,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要互相鼓励,特别是你们知道主再来的日子近了。(希伯来书10章25节)”
“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马太福音18章20节)”
为了帮助家庭创造归属感并教导探讨过的各种品格和生活技能,家庭会议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家庭仪式之一。正如班级会议是学校里建立正面管教项目的基础一样,家庭会议在充满尊重与感恩的氛围中,提供一个教导孩子多项技能的有效方法。
家庭会议给全体家庭成员每周一次的机会,互相给予和接受赞赏、分享兴趣和在意的事情、讨论家庭共同议题、以及规划家庭同乐计划。(P184~186)
【思考】我们为家庭会议议程提出以下简单建议:
1.以祷告、读经、圣经故事、或其他鼓励人心的故事开始会议。你不妨邀请每一位家庭成员轮流带领。
2.接下来彼此欣赏、表达感激、分享这个礼拜发生了哪些正面管教的事情。
3.针对以下议程项目进行分享、讨论、或问题解决:
—日程表
—家务分配
—零用钱
—额外公布事项
—家庭庆祝或同乐活动
(P186)
《基督徒家庭正面管教》第十章
感受与沟通——“回答柔和,使怒气消退”(7月25日)
【书摘】「积极聆听的力量」
明智的父母知道,塑造孩子行为的是孩子的思想、感受以及关于自我的决定。有句老话说:“人最需要的是一双认真倾听的耳朵。”细心留意情绪——亦即所谓“积极聆听”的技能,是帮助孩子管理他们的感受、感到获得理解,并进入问题解决的最佳良策之一。
积极聆听使家长得以示范怜恤之心,而圣经鼓励我们要彼此体恤。“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彼得前书3章8-9节)”体恤和内心柔和这两样(而非论断、批评、说教、唠叨),是我们分享与接收祝福的方式。不带着论断的怜恤是为孩子创造归属感与价值感最好的方式之一。(P177)
【思考】请留意,积极聆听不意味着容许不当行为。积极聆听的意思,也不代表你完全同意孩子所有的感受。积极聆听仅仅提供了理解与同理的桥梁,让你所爱的人感受到获得倾听,并迈向问题解决以及合作。
感觉自己受到理解、情绪获得接纳的孩子,相形之下几乎没有不乐意努力解决问题和改正行为的。(P179)
《基督徒家庭正面管教》第十章
感受与沟通——“回答柔和,使怒气消退”(7月24日)
【书摘】「理解非语言沟通讯息」
人与人之间最有影响力的讯息却是寂然无声的。我们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肢体姿态、目光接触方式(或拒绝接触),以及情绪“能量”,这些都是我们传递非语言讯息的方式。
事实上,我们具备感知情绪能量和非语言信息的能力,是因为我们的镜像神经系统。镜像神经系统使人类能够感知、并复制他人的举措和情绪。实际上,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之中,非语言信息高达百分之八十。话语可以虚假,能量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却不会撒谎。
年幼的孩子更是高度依赖“阅读”并发送非语言讯息。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必须达到相当年龄才能发展完备的缘故。很遗憾的是,有时候家长所发送出来的是混合性的讯息。父母嘴上说着:“不,我没有生气”但同时却皱起眉头、紧握拳头。孩子凭直觉更相信非语言信息而不是语言信息。(P175)
【思考】下次与你所关爱的人对话时请留意:你有没有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对方是否也看着你?某些沟通研究专家留意到,家长愤怒时比较会直视着孩子,其他时候却避免视线直接接触。你的脸部表情表达了什么?声音语调呢?身体姿势和位置呢?你的非语言讯息与口中说出的话一致吗?还是你在传送混合的讯息?(P176)
《基督徒家庭正面管教》第十章
感受与沟通——“回答柔和,使怒气消退”(7月23日)
【书摘】「感受到底是什么?」
上帝显然知道我们会有各种感受(其中一些还令人极端不舒服),并有意让我们学会明智地管理这些感受。
诗篇139篇14节总结了我们对于大脑。亦即上帝所创造的最为复杂精妙作品的感受。“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目前研究似乎指出,情绪主要经由人脑中称为杏仁核与海马迴的这两个位置产生,目的仅在于提供信息。不仅如此,心脏周边与腹部均还有由脑细胞所形成的“神经网络”。因此“我心里觉得”、“我一肚子火”这些话说得倒是名副其实!事实上,人若少了情绪,就会很难进行决策、权衡选择、和享受生活。感受没有所谓好坏,人人都有感受,而且感受本身不会带来问题。人不分年龄,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感受。(P171~172)
【思考】为人成熟的一个要点是:明白你的感受可以与你的行动不同。然而,对于成年人以及孩子而言,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也需要操练。我们并不总是需要对情绪“采取行动”。事实上,人们憋住和压抑情绪,其中一个原因是担心这些情绪会反客为主、导致自己行为不当。只要是人,就会有感受,不仅如此,未以健康方式处理的情绪不会就此消失;情绪也有可能以怨恨、抑郁的形式外泄或在愤怒、挫败中爆发。学习辨识与管理感受,对于成年人和孩子而言,同样是一项重要任务。(P173)
《基督徒家庭正面管教》第九章
神奇的鼓励(7月22日)
【书摘】「鼓励工具」
花时间训练:
家长经常在孩子真心渴望参与的时候,因为孩子“年纪太小或自以为抽不出时间训练和鼓励孩子的缘故,而与这一类机会失之交臂。花时间和精力教导孩子,日后全家必然获益不浅。”
基于优势、管理弱点:
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恩赐与优点,父母的任务在于使优势逐渐增长,同时协助孩子学习管理那些无可避免的弱点。
启发询问,而非发号施令:
当你以开放式问句询问孩子而不是生硬地给与命令,获得孩子开心合作的可能性将远超过发号施令、给与指示、以及表明期待。
“不必完美”的勇气:
“你们做父亲的,不要激怒儿女,免得他们灰心丧志。(歌罗西书3章21节)”使徒保罗出这句话的时候,是在提醒我们必须给予孩子“不完美”的空间,以及足够的时间用于学习成为成功而快乐的人所必备的技能和态度。
(P165~168)
【思考】孩子很容易原谅人,他们接受鼓励、给人鼓励也都毫不迟疑。在孩子面前,要具备“不必完美”以及“亲身示范谦卑”这两种勇气,并对他们的错误加以宽恕。“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在这一切之外,要存着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歌罗西书3章13-14节)”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每天不厌其烦地操练尊重、鼓励和宽恕,这个家将会变成一个多么温暖自在和充满鼓励的地方。(P168~169)
《基督徒家庭正面管教》第九章
神奇的鼓励(7月21日)
【书摘】传统的教育告诉我们,爱就是坚定的指出孩子的缺点的。即:如果要在智慧与恩典中养育孩子,我们就必须时刻保持警醒,逮到孩子的失误,加以批评并惩戒他们的失误。
与挫折勇气相对的是鼓励。使徒保罗指示我们要“彼此劝慰,相互建立。(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1节)”并向我们说明原因:“因为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乃是预定我们藉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得救。(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9节)”上帝不单看见我们的罪和过犯,更看见我们的良善,还要将从他而来的最好的礼物,也就是更古不变的救恩赏赐给我们。他希望我们有勇气、不气馁,还要成为别人的鼓励。(P151~152)
【思考】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中说:“养育儿女最为要紧的因素就是鼓励。”鼓励是如此重要,以至于缺乏鼓励,可视为不当行为的基本原因。他说:“行为不当的孩子是灰心丧气的孩子。”“孩子需要鼓励,如同植物需要水。”
鼓励是基于优势、留意合宜言行,并建立归属感与价值感的一种能力。鼓励是你所能找到的最有力的亲子教养工具之一。只要是人,几乎都只有在感觉好的时候,才能做得好;而相信自己有价值、认为自己能够积极贡献、因自己原本受造的样式获得欣赏,这些都能鼓励一个人尽力活出精彩。(P152~153)
《基督徒家庭正面管教》第八章
教养百宝箱:你拥有哪些正面管教工具?(7月20日)
【书摘】箴言18章21节告诉我们:“生死在舌头的权下,喜爱他的,必吃他所结的果子。”
家长在愤怒与挫折中的一言一行,可以为亲子关系投下永久的阴影,也可以为孩子培养自控能力和责任感、以及学习如何解决冲突打下基础。雅各书1章19-20节提醒我们要留心遵循更为艰难的道:“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
拥有属灵信心的人明白上帝的恩典来自于他爱的大能。上帝也在家庭冲突中向寻求他的家长和子女展现他温柔的恩典,好教他们表现出切合情况的言行举止。(P146)
【思考】从箴言17章6节,我们读到整卷箴言的摘要。这摘要提示我们:“父母与儿女之间原本就不是敌人,乃是人生中互以为荣的盟友(康普顿互动圣经)。”而这些工具则有助于你和孩子一起努力建立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家庭。(P147)
《基督徒家庭正面管教》第八章
教养百宝箱:你拥有哪些正面管教工具?(7月19日)
【书摘】若家长在孩子发展属灵信心的阶段,提供真实的生活机会,便为防范不当行为构筑有力的保护围篱,也为孩子提供强大动力,得以在关爱与服侍他人当中,活出基督徒的属灵心。为了扩充家长的教养工具,我们现在要来认识正面管教的六种工具。这些工具有助于建立归属感(即连结感),以及个人责任感的发展。这六项工具是:
●启发询问 ●有限选项 ●后果与问题解决 ●日常惯例 ●积极暂停 ●言出必行
(P131)
【思考】耶稣经常为我们示范启发询问的应用。以路加福音10章25-28节的故事为例:“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译注:你是如何解读的?)?’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何事、何人、何时、何地、如何,这些都属于启发询问。(P132)
《基督徒家庭正面管教》第八章
教养百宝箱:你拥有哪些正面管教工具?(7月18日)
【书摘】有人曾经说:“一日不祷告,孩子便一日无引导。”亲子教养的所有阶段中,祷告是和孩子一同度过日常生活危机不可或缺的环节。传道书3章1节说:“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祷告对于倾听上帝的声音、寻求上帝帮助而言极为重要,而这正是为人父母所迫切需要的。祷告对于父母个人属灵成长十分重要;孩子也会模仿学习。祷告可以成为家庭会议的固定议程,并且让人带着笃定感结束一天。你可以将代祷事项放在餐桌上,或写在家庭会议议程表上。让孩子学习带领全家祷告,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更正他们的祷告用语,这样便能促使孩子更加亲近上帝。(P127)
【思考】请仔细考虑以下问题:
●责打之前(或之后)是否应该跟孩子一起祷告?
●孩子行为不当,我们是否应当要求孩子祷告以求宽恕?
●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是否应当在祷告中寻求赦免?
●我是否应当引用经文让孩子“好好改进”?
●我是否应当期待孩子在我第一次纠正他们的时候就顺从?(P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