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依赖他人?执着过去?逃避现实?担忧未来?如若不给心留出更多空间,我们怎能接纳未来?山下英子《断舍离》最新篇,独创心灵加减法。让你为心灵减负,活出全新自我。
山下英子携手著名心理医师中村究,开设心灵断舍离讲座,引导人们转换思考模式,把焦点放在成功完成的事情上,改用加分法生活,一点一点地累积判断力、自信心,不断进行自我肯定,并从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
在这本书里,山下英子让我们学会了用断舍离给我们的心灵减负,更提出了针对依赖与抑郁症的心灵加减法,让我们在断舍离的实践中认清自我,寻找更深层的自我认知和理解,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简单自在,最终达到: 不为他人的想法左右,认清自己内心的想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PDCA中文学苑 to add comments!
Replies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断舍离·心灵减负篇》
断舍离心灵启示录(12月)
『书摘』「重新审视人际关系」
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责任心强、以诚待人、信守承诺、重情重义,这类群体容易患上抑郁症。为了不负众望而过分努力、在意他人评价也是他们的特征。
由于碍于情面和道义,这类群体凡事以他人优先,对自身的真情实感浑然不察。
为了人情世故这般奔波,压力也在悄然积累。
若是与外界压力来源的关系错综复杂,做个“好人”更让人疲于奔命。
习惯了掩饰本意和自我欺骗,如果突然有一天感到厌倦,说明健康状况亮起黄灯,或许已患上了抑郁症。(P147)
『思考』断舍离的“断”和“舍”同样适用于人际关系。
希望做个“好人”,避免招致非议,人人都会抱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人不能取悦于所有人。
一心做个“好人”,对“交代的工作”不敢拒绝,于是接手的任务就变成“加强的工作”。如此一来,自身的被害意识越来越强,反而会破坏人际关系。
不必在意他人的脸色,试着问一问自己当前的感受,想一想什么才是更重要的。(P148)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断舍离·心灵减负篇》
断舍离心灵启示录(12月)
『书摘』深受抑郁症之苦的患者通过断舍离振作精神、积极面对生活,由此可见,断舍离可以让人思考人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切勿上来就追求完美。个人经历有别,一气呵成的方式或许适合某些人,但对于本身经历不济的抑郁症患者来说,要做到尽善尽美颇为不易。
切勿在意过去能做到怎样的程度,与其和曾经的自己比较,倒不如选一个心旷神怡的日子,从喜欢的事轻松入手。(P126~128)
『思考』从小处着手,重在积累。凡事切勿勉强,把目光集中到力所能及的地方,每天坚持10分钟即可,做一件亦无妨,完成某个部分也行。(P130)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断舍离·心灵减负篇》
走出心之牢笼,世界也会对你温柔以待(12月)
『书摘』「抑郁症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单极性抑郁症:
抑郁症的代表病例,情绪低落、缺乏干劲、焦躁不安、夜不能寐、食欲不振、头晕眼花、腹痛耳鸣。
双极性情绪障碍:
抑郁与躁动两种状态交替的情绪障碍,躁动状态活跃、敏感、易怒,抑郁状态容易疲倦、难以入眠、自我否定。
神经症性抑郁症:
受神经性疾病影响,思维消极、悲观、忧心忡忡,依赖他人。
新型抑郁症:
呈现向年轻人发展的趋势,过于自恋,对于喜欢的事物欲罢不能,对于不擅长的事物多愁善感,心生倦怠。(P83)
『思考』人们往往只着眼于身体健康,却任凭看不见的心理问题越积越多……
如此一来,生理与心理失衡也是必然的结果。(P82)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断舍离·心灵减负篇》
走出心之牢笼,世界也会对你温柔以待(12月)
『书摘』为什么你总是容易受伤?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简单来说,得了这种病后,由于某种压力导致自身能量下降,行动和思维无法正常发挥。
情绪低落、做什么事都无精打采、焦躁不安,伴随着这类心理障碍,身体也会出现多达两周以上的不适,如食欲不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一大早便醒来等。
抑郁症患者备受折磨,因此身边之人的理解和帮助至关重要,也不可或缺。(P76)
『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
强烈刺激,指的是人事变动、分娩、衰老等环境的变化,亲人或宠物的离世、子女另立门户、自身失业等丧失的经历,以及患病或体质衰落的时候。
除去人际关系之外,在这类环境或状态的变化人人都有可能遇到,遭此强烈刺激而得了抑郁症的情形并不少见。(P78)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断舍离·心灵减负篇》
为心灵做减法,最简单的生活之道(12月)
『书摘』由于忙得不可开交,个人的爱好、快乐全部押后,对自身的保健、放松和休养也无暇顾及,容易导致抑郁症。因此,从自身的压力中解脱,这是治疗的第一步。
休养并非停滞不前,而是创造重拾自我的机会。明白了这点,对此也就不再抵触了。(P68~70)
『思考』物品减少,意味着其散发的信息也少了。虽然没有声音和气味,但令人心烦的信息和刺激,本身就是一种噪声。消减这类物围绕物品的噪声,环境也变得简单、整洁。
断舍离适用于家中,而且或许可以称为日常疗法。(P70~72)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断舍离·心灵减负篇》
为心灵做减法,最简单的生活之道(12月)
『书摘』通常来说,家中杂乱无章,往往源于物品太多,有心整理却束手无策。面对乱局,当务之急是减少物品。由此一来,大扫除也变得容易多了。
首先把自己觉得“不需要、不舒服、不开心”的东西扔掉,只留下必要的物品。由此,隐藏在物品中的各种心结自然浮出水面,例如沉溺于过去的辉煌、在意他人的目光、自卑心理等。
舍弃物品,通过这类取舍选择,你可以直面内心,找出潜意识中的“束缚”和“惯性思维”。(P60~61)
『思考』“这是眼下我所需要的吗?”
“这件物品必须放在这里吗?”
“放在这里,感觉会好吗?”
“舍”的行动一旦开展,便可以重新审视自身与物品的关系,逐一作出选择。为了“生活”“自身”“人生”的井然有序,这样的训练必不可少。(P60)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断舍离·心灵减负篇》
(12月)
『书摘』“抑郁”、“依赖”与“断舍离”
依赖的行为便是依附某物而生,换言之也是一种执念。对物品执着,其实与对人的行为执着无异。
对物质和习惯存在依赖,说明自己在内心深处设置了障碍:“如果没了它,我就活不下去。”(P53)
『思考』断舍离的“断”是把阻碍自身生活的物品和习惯拒之门外。为避免招致周围的反感,很多人往往难以说不,结果自己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勇于拒绝,阻止涌入,这便是“断”。
“舍”便是扔掉自身的陋习、惯性思维。不必在意他人的目光,也不必纠结于看不见、摸不着的面子。
如果被过多的信息和流言包围,自身难免困惑,不知如何是好吧?一切总往坏的方面想,这样的惯性思维必须“舍”。若能代之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事保持轻松自在,不知不觉便会有良好的发挥。
就依赖症来说,“离”便是离开依赖的酒精或药物,积极面对生活。(P53)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断舍离·心灵减负篇》
(12月)
『书摘』「难舍物品=心理依赖」物品是重要的人所赠,因此难舍;西服是入职之初所买,所以不忍处理;名牌商品弃之未免可惜……诸如此类难舍无用之物为数不少。
各类被视为珍宝而留,其实毫无用处的物品反映了自身的深层意识。
通过断舍离重新审视物品与内心的关联,不难发现,难舍物品与依赖心理的表现颇为相似。(P48~50)
『思考』当依赖成为习惯,人们对依赖越来越难以抗拒,逐渐迷失自己。
一言以蔽之,自身已陷于“明知不可欲罢不能”的状态。(P50)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断舍离·心灵减负篇》
(12月)
『书摘』「不必在意结果,只求走入内心」因为担心被他人嫌弃,不愿说出自己的观点,不懂得拒绝,不敢相信别人……这样苦于人际关系而导致郁抑症发作的情形屡见不鲜。心中只会往坏的方面去想,不祥的预感就此变为现实。可以说,这无异于做好了迎接失败的准备。如此一来,与周围的关系始终处于糟糕的设想中,不知如何是好。其实,不必在意应该做些什么,“自己想怎么做”才重要。树立这样的意识,然后审视人际关系,自身所处的位置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便可一目了然。(P42)
『思考』看清希望、目标、意愿之后,各自的关联也就显而易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若想消除和避免紧张,畅想成功自然不可或缺。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而不是把精力消耗在对未来的忧虑不安之上。认识到“我现在有些紧张”即可。这并非诱导结果,而是走进自己此刻的内心。(P42)
【PDCA认证讲师群读书分享】
《断舍离·心灵减负篇》
(12月)
『书摘』「打磨自己,为心灵减负」筛选和舍弃物品会给生活方式带来积极影响,人由此变得轻松自在。
断舍离本身没有评价标准,也没有非此即彼的对立观念,一切随心自在,不存在一丝强迫,因此实施起来也不难受。即便表面忙碌,内心依然轻松。若想量变引起质变,自由之心必不可少。断舍离因为喜悦得以贯彻,当前的自己也能被快乐笼罩。最后,人们树立起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信念,以这样无与伦比的姿态与人交往。(P38~39)
『思考』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断舍离就是强心剂。关键在于,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舍弃物品、整理环境,使自己变得快乐。“我是个无所作为的笨蛋。”必须摒弃这样的观念,通过断舍离养成善待自己的习惯,这就是认知行为疗法所倡导的以行动调整内心。
无论自身是怒、是悲、是乐……若能客观地审视自我,便可在潜移默化中找回原来的自己。(P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