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生命最重要的前三年》:尼尔森0-3岁积极训导法读书会 Posted by Ruth on April 2, 2015 at 3:02am 简介:积极训导法是一项在美国颇受欢迎与赞誉的家庭与学校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孩子如何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变得更加充满责任、相互尊重而富有智慧。它指导成人(父母、老师、看护人及其他人)以一种相互尊重和鼓励的态度,教给孩子重要的社会与生活技能。 近期研究表明,儿童从出生起便被与外界“硬性”连接到一起,那些能感受到自己与他们的生活群体、家庭、学校融为一体的孩子,往往很少会出现不良行为。他们必须学会必要的社会与生活技能。 如何与一字不通的小宝贝交流? 如何有效地教给小家伙一些行为的界线? 大人是否能打孩子? 怎样有效地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与和谐的成长环境?…… 这套积极训导系列家教经典自问世以来,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完善,解决孩子养育中的新问题。通过本书,你可以: 在划定明确界线的同时,鼓励孩子独立和探索; 让非责罚教育手段伴随儿童发展的全过程; 认可孩子应对挑战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成效; 分清孩子的性情并走进他们的世界; 了解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生理与心理规律;…… 相信这套积极训导法,一定能为您和宝宝创建更加美好的未来!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PDCA中文学苑 to add comments! Join PDCA中文学苑 Email me when people reply – Follow
Replies
训练宝贝上厕所的习惯
(4月27日)
『书摘』当我们一说到大小便这个问题,所有正在讨论吃饭、睡觉问题的父母都面无表情了,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个话题更吸引为人父母者的关注了,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训练幼儿使用坐便器是父母最为头疼的事了。(172)
『思考』「子需要训练的环境和机会」尽量给孩子穿特殊训练用的裤子
或带拉锁的裤子,这样可以减轻换尿片时的麻烦。小型的坐便器或在成人使用的坐便器上添加一个适用于儿童的小坐圈就很方便了。让孩子穿方便排便的衣裤,松紧带的裤腰以及宽松的裤腿比起那些带纽扣、蝴蝶结、拉锁的裤子更方便些。脱裤子、穿裤子的过程越简单,小家伙学会自己大小便的成功几率就越大。我们再次重申,父母的耐心和信心会让孩子产生不同的感受。(P177)
孩子的喂养问题
(4月26日)
『书摘』「避免“食物冲突”」“如果不吃蔬菜,那就不准吃甜品”、“要是你不把早餐的燕麦粥吃掉,那就留到午饭的时候继续吃”、“你得坐在那里吃,直到吃完了你面前的饭菜为止,哪怕要吃一整晚,也得全部吃完!”
这些父母似乎认为他们有能力迫使孩子吃饭,但我们所看到的是,太多的孩子证实了,您是“没办法”逼迫他们吃的。(P166)
『思考』「在用餐时间寻求合作」以下的建议仍然还是可能有助于避免让吃饭成为您家里的一场战争:
* 不要强制喂食
* 即使对于很小的孩子,表演也是有用的
*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喜好
* 学会读懂食物上的标签
*利用吃饭的时间引导孩子提供协助
* 教孩子学会做简单的三文治或玉米圆饼放上豆子和奶酪。让他们参与到做饭的计划和准备过程当中。(P168~169)
孩子的喂养问题
(4月25日)
『书摘』小宝宝们遵循自然为他们所设定的程序,以及他自己的本能反应,吸吮生理所需的营养和精神所需的爱抚。他们通常会频繁地要求进食。应该怎样满足这个基本需要,人们对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在于:该用母乳喂养孩子,还是用奶粉或其他婴儿配方食物喂养。现在,我们已经懂得母乳在很多方面有利于宝宝,而无论您选择哪一种喂养方式,要想适应宝宝的需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P159)
『思考』「断奶」在第10~12个月之间的某个时候,很多婴儿会对母乳或奶瓶失去兴趣。很多母亲忽略了这种这些迹象,把奶瓶和乳房硬塞到宝宝嘴里去,直到他们屈服而再次吃奶为止。母亲们之所以会这样出于两种原因:(1)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在这个阶段对吃奶失去兴趣可能是一个自然现象,表示宝宝已经准备好断奶了;(2)妈妈们有时候愿意让宝宝保持用奶瓶吃奶的习惯,因为这么做很容易就可以让烦躁的宝宝平静下来,或者是帮助宝宝尽快入睡。
在婴儿准备好断奶的时候还继续让他们吃母乳或奶瓶,这样做很有可能扼杀了他们自主意识的第一次萌发。(P164)
不能强迫孩子睡觉
(4月24日)
『书摘』「就寝时间小常识」接受:接受孩子的缺点,也接受你自己的弱点。接受一个孩子的抵抗力不会让成年人的决定变成错误。了解孩子发展的能力,确认你的期望是合理的。承认你无法逼迫孩子睡觉,那是他要做的事情。
平衡:在孩子的需求以及家人休息的需求之间维持平衡。了解你的需求,包括你对休息的需求。平衡你的孩子和其他所有家庭成员的需求。营造一个舒适、安全、宁静的休息环境。
贯彻:你的一贯性会引导孩子的一贯性。允许每个孩子提前准备好向就寝时间的过度。保持连贯性:保持日常规律,贯彻拟好的约定。制定就寝日常任务,最终把孩子引进被窝。(P158)
『思考』永远记住孩子并不是总是知道什么对他们是最好的。小鸟并不喜欢被推出巢外,但鸟妈妈知道那是必须的。孩子就寝时间的激战是常见现象,然而多数家庭都能顺利渡过这个阶段。有很多原因导致睡眠问题,但我们很有信心:只要略加思考和策划你就能够发现适合你和你的孩子们的方法。(P158)
不能强迫孩子睡觉
(4月23日)
『书摘』睡眠模式也各有不同。有些婴儿生来性情就比较活跃,而有些宝宝可能有腹痛或其他一些身体上的不适才会烦躁不安。这些宝宝在最初的三到六个月需要更多地被抱在怀里予以抚慰,直到你对宝宝有足够的了解,知道那些问题是生理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一旦能确信孩子没有任何身体上的毛病,你就可以马上开始帮她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P149)
『思考』要成功帮助孩子学会自己睡觉,有以下两个主要的因素需要关注:
1.你得明白这是你能够为孩子做的最有爱心的事情。如果你教他们,哪怕是不经意地让他们认为,除了操纵别人之外他们什么也不会做,那是不会有帮助的。
2.你的自信。他们会从你的精神状态和身体语言感受到你的信心。精神状态是很容易读懂的。当父母有自信的时候,孩子们会有安全感,并产生信任。一但你拥有自信,就会更容易表现得和蔼且坚定。(P151)
0~3岁宝贝社交技能的发展
(4月22日)
『书摘』「社交兴趣的培养」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儿童行为和家庭研究领域内的先驱者,他将“社交兴趣”描述为对他人的真正关注,以及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认真严肃的愿望。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并完善各种社会关系、孩子及青年人的需要,通过经验和社会背景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求。(P143)
『思考』当孩子进入的家庭和学校的生活中,他们想要寻找更多的归属感。其中一个能获得归属感的最权威的方法就是为家庭或集体中他人的幸福安宁做出有意义的贡献。从出生到死亡,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不外乎归属感和存在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产生社交兴趣的最佳方式即为全家人共同分担一切工作。
对幼小的孩子来说玩和做事没有太大区别。当孩子一次次努力去抓一个球时,我们都认为孩子是在玩,但实际上,他也是在努力工作,在努力发展自己的本领和技能。幼小的孩子通常渴望参与到大人们的工作中来,当看到孩子有这个愿望时,家长可以邀请孩子共同参与,并不一定非要等到孩子完全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时才让孩子动手去做。一旦你将孩子看作是一个有用的人他就不会再显得碍事了。(P143~145)
0~3岁宝贝社交技能的发展
(4月21日)
『书摘』刚出生后的前三年,是孩子掌握本领最多的一个阶段。他们要领悟语言知识,要学会认识并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及他人的情绪,还要学会运用适当地举止行为以适应周围的大环境。他们要开始学会相信自己并鼓起勇气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去冒险。(135)
『思考』不会与人分享,并非意味着今后一定就形成自私的个性。在三岁左右开始掌握与人分享能力之前,以自我为中心的占有都是正常阶段,而且要学会掌握以下几点:
开始训练分享能力时不要期望孩子能够理解,态度和蔼坚定地挪走属于其他人或孩子暂时不能拥有的物品,一言不发。
给孩子做出榜样,你可以给孩子一个适当的安慰,如让他拿着某个本属于你的物品,跟孩子一起玩一个交易的游戏。
支持孩子占有的需求,即使是成年人也不会愿意同人分享所有物。(P136~137)
0~3岁宝贝情商与语言发展
(4月20日)
『书摘』「发脾气:情绪崩溃」人人都有感情,事实上研究表明情绪是激发大脑运作的一种潜在能量。然而,情绪并非一种能够接收、引发困难或困窘行为的神秘力量。情绪只是简单的信息,特意来帮助我们做出需要保持健康和安全的决定。然而,毫无疑问负面情绪一定会成为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当孩子就在身边时。无论人们喜欢与否,孩子都会时不时地发发小脾气。理解孩子为何发脾气,明白自己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能够使你在情绪风暴中保持平静、平和。(P117)
『思考』「化解风暴:发完脾气该做什么」
让情绪稳定下来,允许孩子安静地呆一会儿,让他恢复平静的呼吸。
在这样一场情绪风暴之后,孩子可能需要一个紧紧的拥抱。
帮助每单每个人都冷静下来后,就该去收拾残局了。重新捡起被扔的物品,收拾好被撕碎的纸,将床上的枕头或沙发上的靠垫放回原处。
提前计划,然后宽恕并遗忘,一旦发脾气的过程结束,并且也清理完了现场凌乱的物品,就要像从没发生过一样。(P122)
0~3岁宝贝情商与语言发展
(4月19日)
『书摘』你是否关注过父母轻轻将孩子放到摇篮里的情景,他们会温柔地凝视着孩子的小脸,在其耳边嘀咕着爱的话语。对孩子来说,这一切行为都意味着什么呢?他无法理解父母说的话,如何才能让孩子认识并了解这种感受呢?如何让这种感受和模糊的印象变成语言、思想和真正的交流呢?(P113)
『思考』「吸收情感的能量」你发送给孩子的那些非语言信号可能比任何话语都更有力量,小孩子对这些非语言沟通非常敏感。他们能读懂大人脸上的语言,由此寻找与周围人之间的联系。当母亲带着烦躁、疲惫或虚弱的心情坐下来给孩子喂奶时,小宝宝也不会进入哺育的状态,他会局促不安的蠕动着。几周大的婴儿能够感觉到母亲身体的紧张程度,能够感觉怀抱自己的胳膊上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中的肌肉,能够听到母亲胸口心跳的强弱。(P114)
独立和自信贯串于孩子学习全过程
(4月18日)
『书摘』「如何避免说“不可以”」“有时我发现自己经常对两岁大的孩子说‘不行,不可以’之类的话,我怎么会这样不近人情的对待孩子呢。但是,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一位母亲对她的朋友们坦白说。其实,当然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不让人们对孩子说“不行,不可以”之类的话。(P106)
『思考』首先要表达出你的意思一一三岁大的艾玛总是喜欢在屋子里乱扔积木。老师走过来,立刻对她说:“不要乱扔东西了。”现在艾玛虽然听到了不要再做什么事情的要求,但她却不知道该去做些什么。如果能听到老师说:“这些积木应该放在地板上玩或者说看起来你好像很喜欢扔东西,那你想不想和我一起找一个能够扔的玩具?”这样的效果可能更好些。如果下次你再想对孩子说不行、不可以时,先问问你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然后再告诉孩子你的想法。(P107)